8月25日上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广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题新闻发布会。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内容。
98%实现“零跑动”
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效突出
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文谦介绍,近年来广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效:
01
“一盘棋”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 组织成立了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管理。
● 优化整合各部门信息技术机构资源,组建了广州市数字政府运营中心,具体负责数字政府日常管理。
● 各区也成立了区级“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协同体系。
02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
● 建成全市统一的“云、网、数”等政务服务信息化公共支撑平台,80%以上的市级单位已“上云”,市电子政务网全面提速扩容,实现五大核心带宽80G互联,大数据中心数据挂接率、规范率、鲜活率居全省前列,多源汇聚、关联融合、高效共享、有序开发的数字资源体系初步成型。
03
智慧政务改革走在前列
● 在国内率先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集成服务模式,实现群众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
● 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 2020年,广州在国家营商环境考核中“政务服务”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04
“一网通办”能力全面提升
● 建成全市一体化行政审批系统,市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可网上办理,100%最多跑一次, 98%实现“零跑动”。
● 打造政务服务移动端总门户“穗好办”APP,实现政务服务“随身办、移动办”。
截至目前,“穗好办”App累计实名用户超1300万,在线服务事项超3000项;在全市部署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机近5000台,为市民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
电子证照在电力、不动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国务院“点赞”。
● 在国办电子政务办组织的2019年、2020年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中,广州连续获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05
超大城市智慧治理迈出坚实步伐
● 广州创新打造了“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在全国率先建成“人、企、地、物、政”五张城市基础要素全景图,应用主题超20个、服务场景超100个,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数字化、精细化治理模式。
● “穗康”小程序、“穗康码”等应用在数字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广州市民出行的随身必备品。
梁文谦表示,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接下来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01
突出普惠均等,开启智慧政务新模式
围绕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实际需求,推出更多 便民服务,增强政务服务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围绕企业从设立、运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再造审批流程,简化办理环节,压缩审批时限,让企业能在广州舒心经营、安心发展。
重点关注涉及老年人、残疾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扎实做好线上线下服务适老化及助残改造,让特殊群体办事“无障碍、不折腾”,更好地共享数字政府发展成果。
02
突出善治慧治,构建超大城市治理新格局
按照 “一图统揽、一网共治”的总体治理构想,全面推进城市运行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 创新超大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
广州已经打造了集感知、分析、服务、管理、指挥于一体的 “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下一步将依托这个平台,加快布局“万物互联”的智能感知体系,不断丰富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联合治理场景,尽快完善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的 智慧城市管理体系。
同时,广州将深度融入 全省“一网统管”体系,促进湾区服务协同、治理协同和监管协同,有效支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03
突出整体智治,提升政府协同新效能
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总目标,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和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
一方面要推动 “部门协同有提升”。聚焦党政部门,以及人大、政协等履职需求,构建市区一体、业务协同的整体政府运行机制,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
另一方面要实现 “基层减负有实效”,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基层减负赋能,推动市区两级数据中心和部门、街(镇)资源池建设,促进数据要素跨部门、跨层级共享配置,优化填表报数系统,避免数据重复采集和“二次录入”,为基层实实在在减负增效。
04
突出开放有序,打造数据要素配置新高地
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管理地方性法规,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持续完善数据产业生态圈,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全力抢占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制高点。
充分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率先探索穗港澳数据要素流通规则,加快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数字枢纽和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探索建立“数据海关”,赋能大湾区一体化协同发展。
梁文谦介绍,《规划》提出要运用数字化手段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广州建设现代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广州将根据企业在准入经营、项目建设等不同阶段实际需求,打造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努力用高标准的服务来助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企业准入经营方面
目前,广州已在开办企业“一网通”的基础上,推出了10多项企业设立“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实现了企业经营许可事项“联合办、加速办”。
接下来,将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强化信息共享,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告知承诺等创新改革。
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完善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让企业准入退出更便捷、更省心。
在优化投融资环境方面
广州将继续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深入推广“广州信易贷”等线上融资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以信用为纽带的新型金融服务机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探索利用各领域平台开展“跨境通”业务,为港澳及国际投资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外资外企投资审批服务流程,便利国际贸易与合作,助力广州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最佳发展地。
在加快项目落地方面
广州将加快打造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立分类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交易质效。
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完善用电、用水、用气“一窗式”联合审批,提供“线上+线下”的企业代办、帮办服务,为项目又好又快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梁文谦介绍,为解决目前涉企服务系统分散、诉求渠道不统一等问题,广州正在谋划建设广州市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预计今年内可以上线。
建设此平台的目的在于搭建涉企服务信息“好找到”、涉企数据“好分辨”、企业政策“好理解”、供需资源“好获取”、诉求“好反馈”、制度“好体验”的“六好”服务体系,以数字化手段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便利化“护航”服务。
特别是在畅通企业诉求渠道方面,这个平台将整合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穗好办”APP、广东政务服务网(广州市)的企业咨询服务能力,让网上办事、智能解答和人工服务同界面无缝衔接,并可将诉求“一键派单”,推动相应部门“接诉即办”,实现“有事速办,无事不扰”,让企业能安心扎根广州,心无旁骛做优做强。
构建“CIM+”体系
为建设数字政府提质增效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保森介绍,依托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效,广州建成全国首个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构建CIM+应用体系,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汇聚了城市地理信息、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感知数据,是城市的“三维数字底座”和最重要的数字城市基础设施。
接下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以CIM基础平台为支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完善CIM基础平台,拓展“CIM+”应用场景,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持续推进CIM平台二期建设,提升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支撑、优化对外开发扩展能力、强化CIM后台管理运营,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全过程提供基础支撑。
在拓展“CIM+”应用场景方面,根据《关于推进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拓展应用的工作方案》,持续不断在住建、交通等领域推动CIM基础平台应用。
在推进住建领域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作为“智慧住建”三维数字底座,助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数字政府”建设提质增效。打造八大特色业务应用,重点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业行业管理等业务,推进业务一体化、智能化及协同化应用。
以CIM平台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依托CIM平台提升业务协同能力, 一是初步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个阶段的三维数字化辅助报审,将传统的二维审批模式逐渐拓展到三维智能化审批,试行开展住宅建筑工程三维机器辅助设计的技术审查; 二是对于社会投资类“带方案”公开出让用地的产业区块范围内工业项目,可同时办理用地、规划等多个事项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 三是可以实现广州市房建工程一套电子图纸全流程管理,统一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所产生的图纸信息。
依托CIM平台提升信息联动水平,打造全市统一的房建工程融合监管体系,汇集BIM模型、实景三维等多元数据,整合工程质量、安全、人防、消防融合监管数据,助力工程项目全过程全要素监管。
以CIM平台支撑住房管理智慧化水平提升,强化为民服务能力
CIM平台对智慧城市建设形成有力支撑,从而让城市的建设以及运行更加智慧。
基于CIM平台的智慧社区和智慧物业能够实现物业设施的三维化呈现和数字化管理,在消防、高空抛物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治理,为居民居住环境提供安全保障。同时,政府也将加强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监管,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并促进社区工作高效开展,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通过推动基于CIM平台的“数字住保”系统建设,将搭建全市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平台。“数字住保”系统建成后,政府将实现住房保障规划计划、申请审核等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为新市民、青年人、高层次人才等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住房保障服务,达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多项措施并举
推进智慧养老体系建设
广州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易利华表示,近年来,广州市在智慧养老方面做了以下四点:
01
业务办理“一站式”
通过市为老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可足不出户一站式办理养老服务申请等业务,极大地提高了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易及性。
02
涉老数据“全覆盖”
依托市政府“政务云平台”实时整合23家单位、56类涉老服务数据,数据库资源达2000余万条,为基层民政人员和养老服务机构精准链接养老服务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03
服务监管“全流程”
设立养老服务数据监测中心,运用人脸识别、手机定位等技术手段,实现养老服务过程可视、结果可查、数据可控,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流程监管。
04
服务场景“智能化”
出台《广州市智慧养老需求清单》,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提供新的创意、开发新的产品,并探索落地了一批智慧养老应用场景。
易利华表示,下一步,广州市民政局将认真落实《广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相关工作任务,从政策制度、协同组织等方面推动智慧养老体系建设,让养老服务更便捷更智能。同时,帮助老年人跨过“数据鸿沟”,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保留传统服务方式,让老年人既省心又舒心。
信息服务助力
打造城市智慧交通体系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邹小江介绍,广州智慧交通规划建设的总体情况如下:
广州有序推进“一个中心,三大平台” 的智慧交通体系(即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智慧交通感知平台和综合业务平台、创新服务平台)。
在行业管理方面
◆ 统筹实现对全市公交地铁、出租网约等交通行业信息化全覆盖,支撑春运等重大节假日交通保障及日常出行服务管理。
◆ 创新打造国内首个交通行业智能视频分析平台“交通慧眼”,辅助提升交通管理和执法监管效率。
在市民出行服务方面
◆ 创新推广全国首款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广州交通·行讯通”,集聚实时公交、地铁等20多项便民信息服务功能,用户总量已超过1200万。
◆ 率先实现二维码在中国特大城市公交的全面应用,日交易量超过100万人次。
◆ 推出定制公交等响应式公交服务,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品质。
在企业运营方面
◆ 推出国内首条5G快速公交智能调度示范线路,实现公交自动调度排班,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 创新出台国内智能网联车辆道路示范运营工作指引,在全国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真正商业化运营,探索交通出行新模式。
◆ 相关成果荣获世界C40城市“绿色技术”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邹小江表示,“十四五”期间,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打造“2.0版城市智慧交通体系”,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将进一步升级为智慧交通赋能中心。建设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加强新兴技术行业应用
聚焦特大城市客流动向分析、城市级停车智能服务等领域,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
02
深化大数据挖掘分析
研究构建多层次交通数据模型算法,深入开展视角更宏观、场景更丰富的多源异构数据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构建综合交通应用场景,提升行业管理和市民出行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03
推动行业企业构建智慧服务应用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指导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企业的业务转型升级,打造智慧公交云脑、智慧轨道交通等企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培育发展数字交通领域新场景、新业态,全面推动广州交通高质量发展。
探索“广州模式”
形成数据交易生态圈
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总工程师李刚表示,接下来广州将继续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无人区”,加快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广州模式”。
一是摸清家底
面向全市各级部门开展信息化能力和公共数据资源普查,摸清公共数据资源底数,形成全市统一系统清单、数据清单和需求清单。
推进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为数据汇聚共享、分类分级开放、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二是探索运营
提升数据开发运营能力,推进数据治理、共享、开放和应用一体化集成服务。
围绕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分行业、分场景可控数据开放机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数据供应链。
探索公共数据运营,深度挖掘公共数据价值,安全有序推进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
三是规范交易
目前,首批数据经纪人已经在海珠区“持牌上岗”,“省市共建、广佛协同”的数据交易所筹建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下一步将以广州市优势产业为依托,选取相关试点项目,摸索数据交易和管理模式,在交易价值评估、利益分配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充分发挥数据经纪人作用,提供“一条龙”服务,引导专业数据机构到数据交易所进行数据开发、交易。
四是完善生态
充分发挥隐私计算“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技术优势,在保护各参与方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产业集群,形成权属清晰、流通有序、交易规范、产业繁荣的数据交易生态圈。
本文转载自广州新闻发布